口腔黏膜病是怎么回事?这份就医指南帮你快速了解
当我们吃东西时感觉口腔刺痛,或者发现嘴里长了小白斑,很多人反应是"上火"。其实这很可能是口腔黏膜病在作祟。今天我们就来这个容易被忽视的口腔健康问题。
什么是口腔黏膜病?
口腔黏膜病是指发生在口腔黏膜的各种疾病总称,包括溃疡、白斑、扁平苔藓等二十多种常见类型。这些病变可能出现在颊部、舌面、牙龈等任何口腔黏膜部位,轻则影响进食,重则可能癌变。
数据显示,我国约有30%的成年人曾患口腔黏膜病,其中复发性口腔溃疡的患病率高达20%。由于初期症状不明显,很多患者往往拖到病情加重才就医。
如何识别口腔黏膜病?
常见症状包括:口腔黏膜出现白色或红色斑块、反复发作的溃疡、黏膜粗糙不适、灼烧感等。需要注意的是,持续两周不愈的溃疡、逐渐扩大的白斑、伴有硬结的病变都需要及时就医。
临床上经常遇到这样的:一位50多岁的患者把舌侧白斑当成普通溃疡,自行用药三个月不见好转,后确诊为黏膜白斑病。这种情况如果早期干预,治疗会好很多。
为什么会得口腔黏膜病?
致病因素比较复杂,主要包括:
1. 局部刺激:如尖锐牙尖、不良修复体长期摩擦黏膜
2. 免疫功能异常:部分患者伴有自身免疫疾病
3. 内分泌变化:更年期女性发病率明显升高
4. 感染因素:某些病毒、真菌感染可能诱发
5. 其他诱因:包括吸烟、酗酒、营养不良等
诊疗很关键
口腔黏膜病的诊断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和病理检查。规范的诊疗流程包括:病史采集、临床检查、必要的辅助检查(如脱落细胞检查、活检等),后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。
目前常见的治疗手段包括:
- 局部用药:含漱液、药膜、软膏等
- 物理治疗:激光、冷冻等
- 系疗:免疫调节、抗感染等
- 手术治疗:适用于可疑癌变或顽固性病变
日常预防很重要
预防口腔黏膜病,建议做到:
1. 保持口腔卫生,定期检查牙齿
2. 戒烟限酒,避免过热过辣饮食
3. 营养均衡,补充维生素B族
4. 调节情绪,避免过度疲劳
5. 发现异常及时就诊,不要自行用药
后提醒大家,口腔黏膜病虽然常见,但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造成后果。如果出现久治不愈的口腔病变,建议尽早到正规医疗机构的口腔黏膜专科就诊。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