牙周病:牙龈出血别大意,这份防治指南请收好
早上刷牙时发现牙膏泡沫里带着血丝,咬苹果留下粉红色牙印,这些看似平常的小症状,可能是牙周病发出的警报。作为困扰我国90%成年人的口腔问题,牙周病不仅是牙齿脱落的头号凶手,更与糖尿病、心脑血管疾病密切相关。今天我们就用直白的语言,说说这个潜伏在口腔里的健康。
一、什么是牙周病?
简单来说,牙周病就是牙龈和牙槽骨发的"炎"。就像房屋地基被白蚁蛀空,当细菌形成的牙结石长期刺激牙龈,会导致牙龈红肿出血(牙龈炎),进而支撑牙齿的骨头(牙周炎)。初期可能只是刷牙出血,发展到后期会出现牙齿松动、移位甚脱落。
值得警惕的是,牙周病进展缓慢且,很多人直到牙齿松动才就医,此时往往已错过佳治疗时机。临床数据显示,35岁以上人群牙齿缺失的原因中,牙周病占比高达60%。
二、这6个信号提醒你该看牙了
1. 刷牙或咬硬物时牙龈出血 2. 牙龈颜色暗红,摸起来松软如海绵 3. 口腔持续有异味,漱口也难以消除 4. 牙齿看起来变长(其实是牙龈萎缩) 5. 牙齿松动或咀嚼无力 6. 牙齿缝隙莫名变大
如果出现上述任何一项,建议尽快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。早期治疗就像给房屋补裂缝,简单又省钱;拖到晚期就成了危房改造,费时费力还可能保不住牙齿。
三、防治牙周病的3个关键阶段
阶段:日常预防 使用巴氏刷牙法(牙刷倾斜45度),配合牙线清洁牙缝,每年洗牙1-2次。记住:洗牙不会让牙缝变大,真正元凶是牙结石清除后暴露的原有牙周。
第二阶段:治疗 对于已形成的牙周炎,医生会通过龈下刮治清除牙根表面的菌斑结石。这个过程可能需要2-4次就诊,就像给牙齿做深度SPA,让发炎的牙龈重新贴合牙面。
第三阶段:维护期 治疗后每3-6个月需要复查,必要时进行维护治疗。就像糖尿病需要定期监测血糖,牙周病也是需要终身管理的慢性病。
四、关于牙周病的4个认知误区
误区1:牙齿松动只能拔掉? 轻中度松动牙通过系疗多数能保住,即便是重度松动也有夹板固定等保留方案。
误区2:治疗过程很痛苦? 现在有超声波设备和显微牙周治疗,配合表面麻醉,治疗舒适度已大幅提升。
误区3:孕妇不能治牙周病? 孕期激素变化反而会加重牙龈炎症,孕中期(4-6个月)是的治疗窗口期。
误区4:牙周病会传染? 虽然致病细菌可通过唾液传播,但能否发病取决于个人免疫力和口腔卫生习惯。
五、特别提醒:这些人群要格外警惕
吸烟者患病风险高3倍;糖尿病患者伤口愈合慢,牙周炎进展更快;孕妇激素变化易引发妊娠期牙龈炎;长期服用降压药、免疫抑制剂等药物的人群可能出现牙龈增生。这些高危群体建议每3个月做一次口腔检查。
后要强调的是,牙周病治疗不是一劳永逸的事。就像健身需要长期坚持,口腔健康也需要日常维护和护理双管齐下。下次发现刷牙出血时,别再简单归咎于"上火",及时就医才是对牙齿真正的温柔以待。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