牙体牙髓病是什么?怎么治疗才靠谱?
牙体牙髓病听起来可能有点陌生,但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蛀牙、牙神经发炎这些问题的统称。很多人一开始只是觉得牙齿有点敏感,喝冷水会酸,或者吃甜的会不舒服,但拖着拖着,可能半夜突然牙疼得睡不着,这才想起来去看医生。
那么,牙体牙髓病到底包括哪些?简单来说,它主要分两大类:一是牙体本身的问题,比如蛀牙、牙齿磨损、裂缝;二是牙髓的问题,也就是我们说的“牙神经”,一旦细菌感染到牙髓,就会引起牙髓炎,甚发展成根尖周炎。

为什么牙齿会得牙体牙髓病?
其实常见的原因就是口腔卫生没做到位。比如刷牙不,食物残渣留在牙齿表面,时间久了就会形成牙菌斑,慢慢腐蚀牙齿硬组织,形成蛀牙。如果蛀牙不及时补,细菌就会一步步深入,感染到牙髓。
另外,一些不良习惯也会加速牙齿问题的出现。比如经常用牙齿开瓶盖、咬硬物,可能导致牙齿裂缝;长期喝碳酸饮料,牙釉质容易被腐蚀;还有的人夜磨牙,牙齿磨损,也会增加牙髓暴露的风险。

牙体牙髓病不治疗会怎样?
很多人的误区是:“牙疼不是病,疼一阵就好了”。但牙体牙髓病如果拖着不治,问题只会越来越。早期可能只是轻微敏感,慢慢会发展成自发疼、夜间疼,再后来连咬东西都疼,这说明感染可能已经扩散到牙根周围了。
更麻烦的是,牙髓一旦坏死,细菌会通过根尖孔进入颌骨,引起根尖周脓肿,甚导致面部肿胀、发烧。长期慢性炎症还可能成为身体的其他感染源,影响全身健康。

现在治疗牙体牙髓病有哪些方法?
目前,针对不同程度的牙体牙髓病,治疗方法也不同。如果是浅层蛀牙,一般简单补牙就可以解决。如果蛀得比较深,接近牙髓,医生可能会建议做间接盖髓术,保护牙髓再补牙。
当细菌已经感染牙髓,就需要做根管治疗了。很多人一听“抽神经”就害怕,其实现在的根管治疗已经没那么可怕。医生会先用局部麻醉,确保治疗过程不痛,然后用微创器械清理感染的牙髓,对根管进行成形、消毒,后用材料严密填充。
随着技术发展,现在很多机构都引进了数字化设备,比如口腔显微镜。医生在放大几十倍的视野下操作,能更地清理根管,提高治疗。有些机构还会配备三维CT,术前就能看清牙齿内部结构,制定更的治疗方案。

根管治疗之后要注意什么?
做完根管治疗的牙齿,由于失去了牙髓的营养供给,会变脆。所以一般医生会建议做个牙冠保护起来,避免日后咬裂。
治疗后的头几天,牙齿可能会有轻微胀感,这属于正常现象。要注意避免用患侧咀嚼硬物,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,按时复查。只要护理得当,经过根管治疗的牙齿通常还能用很多年。
怎么预防牙体牙髓病?
预防永远比治疗更重要。首先,每天少刷牙两次,每次不少于两分钟,还要配合使用牙线清洁牙齿邻面。很多人刷牙只刷表面,其实牙缝才是蛀牙的高发区。
其次,定期洗牙和口腔检查很重要。建议每半年到一年洗一次牙,及时发现早期蛀牙。对于已经有的蛀牙,哪怕不疼也要尽早处理,不要等到疼了再去看。
另外,减少吃甜食和碳酸饮料的频率,如果吃了好及时漱口。有夜磨牙习惯的人可以定制磨牙垫,减少牙齿磨损。

选择治疗机构要注意什么?
治疗牙体牙髓病,尤其是根管治疗,对医生的技术和设备要求都比较高。在选择时,可以关注机构是否具备完善的消毒流程,是否配备必要的数字化设备,比如根管测量仪、口腔显微镜等。
另外,医生的经验也很重要。一些机构会由医生带队,制定详细的治疗方案。患者在治疗前可以多沟通,了解治疗流程和后续,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案。
总之,牙体牙髓病是常见的口腔问题,但只要早发现、早治疗,大多数都能取得不错的。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,定期检查,就能大大降低患病风险。如果已经出现症状,建议及时到正规机构就诊,不要一拖再拖,让小问题变成大麻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