补牙一定要趁早!拖延治疗可能让你多花好几倍钱
近接诊了一位28岁的程序员,他捂着半边脸说:"医生,我这颗牙三年前就黑了,现在一碰就疼"。检查发现他的龋坏已经伤及牙髓,原本几百块的补牙费用直接升级为上千元的根管治疗。像这样的情况几乎每周都能遇到,今天就和大家聊透补牙这件事。

牙齿出现这些信号就是在喊救命
当牙齿表面出现黑线、喝冷热水有轻微酸疼、食物容易塞牙缝时,就说明蛀牙已经突破牙釉质层。这时及时补牙只需要清除腐质,用树脂材料一次就能完成。但很多人总想着"不疼不用治",结果细菌一路攻城略地,等发展到自发疼痛、夜间痛醒时,往往需要做根管治疗甚拔牙。
口腔科医生常听到的懊悔就是:"早知道当初发现小黑点就来补了"。确实,早期补牙不仅省时省钱,更能保住天然牙齿。那些说"补牙材料用不久"的传言,其实是指已经拖到牙髓炎才处理的牙齿,和及时修补的牙齿完全是两回事。

补牙材料怎么选?不是越贵越好
现在常用的复合树脂材料已经能做到与真牙几乎同色,前牙区用的超纳米树脂色泽层次更自然。后磨牙推荐选择含瓷填料的树脂,耐磨度提升3倍以上。值得注意的是,某些私立机构推荐的几千元"进口高端材料",实际性能与正规医院的几百元国产树脂差异不大。
真正影响补牙寿命的关键是医生的操作技术。规范的补牙需要清除腐质、分层填充、调整咬合关系,这些细节比材料本身更重要。就像装修房子,再好的涂料遇上粗糙的施工也是白搭。

补完牙这些事千万要注意
刚补完牙2小时内不要进食,24小时内避免用补牙侧咀嚼硬物。有些人反映补牙后出现敏感症状,这通常是正常现象,1-2周会逐渐消失。但如果出现持续自发性疼痛或咬合不适,一定要及时复诊调整。
特别提醒爱吃糖的朋友:补牙不是一劳永逸,如果不改掉含糖饮料不离手、睡前不刷牙的习惯,其他牙齿很快也会遭殃。建议每半年做一次口腔检查,就像汽车定期保养一样,小问题及时发现处理划算。
关于补牙的三个认知误区
误区一:补牙会越补洞越大
这是混淆了"补牙"和"治疗牙髓炎"的概念。早期补牙仅需清除腐坏部分,而发展到牙髓炎时确实需要扩大洞型进行根管治疗。
误区二:怀孕不能补牙
其实孕中期(4-6个月)是相对的治疗期,拖着不治反而可能引发急性炎症。当然要提前告知医生怀孕情况,我们会选择更保守的治疗方案。
误区三:小朋友乳牙坏了不用补
乳牙蛀坏不仅影响恒牙发育,还可能引起发热等全身症状。现在儿童专用树脂材料操作时间短,配合表面麻醉,3岁以上孩子基本都能配合治疗。
后想说,看牙真没想象中可怕。现在的麻醉技术能让治疗过程基本零不适,越早处理越轻松。下次刷牙时记得对着镜子检查下牙齿,发现异常尽早约个检查,别让小问题拖成大麻烦。